極端氣候發(fā)生的頻率越來越高,很多城市卻顯得拙笨又被動。比如每逢“XX 年一遇”的暴雨,面對內澇,很多城市除了歸因于老舊的排澇設施之外,能做的并不多。
2014 年,哥本哈根建筑公司“第三天然”(THIRD NATURE)收到了 Realdania 基金會的資助,參與了一個三年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計劃。第三天然研發(fā)了一款可以鋪設在人行道上的新型透水磚“天氣磚”(the Climate Tile)。
根據(jù)第三天然宣布的數(shù)據(jù),測試階段,面對暴雨,“天氣磚”可以“消化” 30% 的降水,這能在肯定程度上緩解暴雨對城市排澇設施的壓力——無法及時排澇會造成更多傷害,比如 2018 年 6 月,廣州白云區(qū)一名須眉就在暴雨積撈中觸電身亡。
“天氣磚”和人行道上既有地磚的結合
人行道下雨水收集循環(huán)體系模型
目前,“天氣磚”已經(jīng)進入試點階段。第三天然與哥本哈根市政廳合作,選擇在 Nrrebro 大街一段 50 米長的人行道上進行鋪設,并在地下植入整套體系。這一階段將繼承測量“天氣磚”在不同氣候狀態(tài)下的體現(xiàn),能收集的降水量、承重能力、鹽堿化程度等等。
“我們信賴街道是城市的血管,人們在這里相遇。但街道的另一個身份常常為人所忽略,它是城市的基礎設施”,第三天然的合伙人 Flemming Rafn Thomsen 透露表現(xiàn),無論是可見范圍照舊不可見的區(qū)域,街道的潛力都尚未被挖掘。
“今天很多街道給人的體驗是無趣的,它更像是停車位,連街角的咖啡館都像是個擺設。很多咖啡店都有愛好把桌子擺到人行道上,像是把客廳開放在戶外。我們信賴‘天氣磚’同樣可以幫助改善這些街角社會的環(huán)境。”
Jeppe Ecklon 是“天氣磚”計劃的負責人,他在第三天然的官網(wǎng)中稱,“我們盼望展示給大家,天氣應對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并不是什么秘密的高科技,而是讓每小我都***會參與改善我們的日??臻g,熟悉和了解城市的基礎設施,以更好地為我們所用。“
本文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777070g.com/xwdt/hyxw/3068.html